刪除見義勇為的條款,無疑是記憶體一種理性回歸。畢竟,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,還是遠遠不夠的
  □楊燕明
  8月1日,教育部網站就新版《中小學生守則》(以下簡稱“守則”)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。此前,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曾表示,將取消守則中一些空洞的固態硬碟內容,更方便學生掌握和理解(8月2日《北京青年報》)。
  社會時時刻刻都在發展進步,什麼事物都要與時俱進,不然就固態硬碟落伍了。教育部擬對《中小學生守則》進行修改,並將原來的《中小學生守則》、《中學生行為規範》和《小學生行為規範》這三個規範合併為一個守則,顯然是值得肯定的。因為這既是對民意的尊重,也是一種進步的寫照。
  可以說,與舊版守則相比,新版守則的亮點的確不少,如規定更加具體,新守則將“刻苦學習,勤思好問,勇於實踐”改成“上課專心聽講,勇於發表見解SD記憶卡,按時完成作業,養成閱讀習慣”。同時,新守則也充滿了公民情懷,如第七條“護安全”中增加了“會自護懂求救”,第九條“護家園”中增加了“踐行垃圾分類,低碳環保生活”。此外,新守則也體現了尊重人性的意識,如原來的《中學生行為規範》中“見義勇為,敢於鬥爭,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,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”這一條也沒有出現在新版守則中。
  從這些改變可以看出,一方面,新守則的規定更加接地氣,也更加容易看懂,同時強調了環保與法治的意識,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公民素養,這是難能可貴的。可以說,在做加法方面,新守則可圈可點,而在做減法方面,新守則同樣作出了正確的選擇,刪除見義勇為的條款,無疑是一種理竹北房屋性回歸。畢竟,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,還是遠遠不夠的,就此來說,刪除見義勇為條款的背後,更是以孩子為本的寫照。
  儘管在加法與減法這兩方面都做得不錯,但新守則也不是那麼完美,比如有老師就建議,還應該加上一條“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”的規範;也有專家坦言,新守則還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,缺乏必要的親和力;至於中小學生自己,則坦承守則就是擺設,無論怎麼改,學校都不會太重視。這些現實的擔憂,見證公眾對此的關註,而這也是新守則必須突破的瓶頸,不然,這一守則的善意初衷便無法實現。
  不可否認,新守則的眾多修改,如刪除見義勇為、增加法治環保理念等,都是值得人們點贊的。如今,新守則尚處於征求意見階段,那麼對於社會上的民意,就不只是征求、傾聽,更要採納與吸收。不過,再好的守則,如果不能落實到位,也只是一個擺設,就此來說,在修改《中小學生守則》的同時,也要對學校的教學意識進行糾正,讓其把教學生做人常識提高到比教學生學習更加重要的位置。畢竟,教育最終培養的,應該是一名合格的公民。  (原標題:法制網首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m44mmfyq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